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

石堵的故事:四聘

0 意見

傳統的廟宇文化裡,廟宇代表著政令與教育傳遞的媒介,朝廷藉由敕封來彰顯廟宇,廟方以『忠孝廉節』雕刻回饋。但藝術家也挺有意思,透過雕刻裝飾來表達百姓的聲音,例如:『四聘』—堯聘舜、商湯聘伊尹、渭水訪賢、三顧茅廬。


意寓在上位者要保持謙虛的心,禮賢下士,才能國富民安。


大概是堯傳舜,這種上古時代傳賢神話,已不復存在,也或許『四聘』是後期文化工作者的分類,福海宮並沒有此聘石堵,雖說有些文化采風的缺憾,但若以尋古諭今,此遺珠倒也另有一番味道。


堯聘舜

https://kknews.cc/zh-tw/history/apmoaq6.html


商湯聘伊尹

https://kknews.cc/zh-tw/n/a6r56xn.html


周文王聘姜太公(渭水訪賢)

https://kknews.cc/zh-tw/history/jvq8kxq.html


劉備聘孔明(三顧茅廬)

https://kknews.cc/zh-tw/history/vl5j9ey.html

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

門神的故事:出將入相/富貴如意門

0 意見

福海宮的左右兩側門神的設計,是國內廟宇較少見的『出將入相門』與『富貴如意門』。


出將入相門—

右側兩個太監,一個持劍,代表著將官,一個持官印,代表著文官。


富貴如意門—

左側兩位宮女,兩位都拿有如意,其中一位拿牡丹,代表著富貴,以為區隔。


2005年間曾連繫到畫師之子許榮德,談及門神畫稿,主要是承傳自百年留存畫稿。


2018年重新彙編福海宮采風時,意外的在臉書看到『三重的絕代風華-許連成家族特展』,才又牽起了這份緣份。


參考資料:

三重的絕代風華-許連成家族特展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LCFSE/

門神的故事:神荼與鬱壘

0 意見

從前從前,在東海有棵盤延三千里的大桃樹,桃樹上住著兩位仙人,名叫神荼(ㄕㄣ ˊ ㄕㄨ、)與鬱壘(ㄩ ˋ ㄌㄩ ˋ)。


他們專管四方無形界,只要它們為害百姓,這兩兄弟就把它們綁起來,餵老虎。


後來黃帝就命令全國百姓,以兩兄弟為樣貌,畫在桃板上掛在家門口。


這就是華人最早的門神由來。


這故事原始版本取材於山海經,現已佚失。


參考資料:

漢.王充-論衡

https://ctext.org/all-texts/zh?filter=426840

三教源流搜神大全

https://www.shuge.org/ebook/hui-tu-san-jiao-sou-shen-da-quan/

門神的故事:畫師許連成

0 意見

傳統的廟宇建築藝術裡,一般都只留下捐贈者姓名,作品中唯一會留下落款只有畫師。


其中又以門神最為顯著,最常見落款處,通常書寫在門神的法器上。


福海宮的門神畫作,出自於台灣知名畫師許連成。

http://nrch.culture.tw/twpedia.aspx?id=8969


可惜藝術家已仙逝,加上目前廟宇建築逐漸改為統包,基於保存不易,傳承斷層,未來要見到此類畫師落款作品,終將式微。


若對許連成大師,想進一步瞭解與研究的話,可參閱以下文獻研究:
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drive/folders/1HqTN4dLqUsYeXDqcfYubqzaR1cdG-wx3?usp=sharing

許連成彩繪畫派之研究

台灣傳統建築中彩繪門神之調查研究

台灣傳統建築彩繪藝術研究

臺灣彩繪匠師劉沛然與文人交遊之調查與研究

台南縣古蹟廟宇人物彩繪研究

台灣廟宇門神彩繪初探

宜蘭曾氏家族彩繪研究

臺南地區神明漆仔研究

廟宇的故事:八仙過海

0 意見

在廟宇建築文化裡,八仙~其實是蠻常見的,因為它涵蓋了眾生相:

男:呂洞賓

女:何仙姑

老:張果老

幼:韓湘子

富:漢鍾離

貴:曹國舅

貧:藍采和

賤:李鐵拐


以福海宮來說,上起廟簷的剪粘,到石堵都看得到八仙的身影,但是你注意到了嗎?不是八仙,而是九尊呢?一般來說,在華人文化裡,9為吉利數,故在中間的地方,通常還會加上一尊:南極仙翁。


八仙的故事,源自於東遊記,取材於《孤本元明雜劇》第30冊《爭玉板八仙過滄海》。


記敘八仙修鍊得道的過程,因戲江各顯神通,驚動龍宮,眾仙大戰的故事。


原文:

《東遊記》

國家圖書館,有這本書的線上版,可以跟國家圖書館申請帳號,查詢後再以館外閱讀方式調出這本書

https://login.ncl.edu.tw/account/Register


《孤本元明雜劇》第三十冊

https://taiwanebook.ncl.edu.tw/zh-tw/book/NTUL-9910004502/reader

石堵的故事:忠孝廉節

0 意見

過去因教育不普及,因此朝廷將廟宇視為教化傳遞的媒介之一,形於上展現在廟宇的建築藝術上,其中又以『忠孝廉節』,最為常見。


忠:夜行出師表—諸葛亮出師表。

參考:《三國演義》

https://new.shuge.org/view/xin_juan_tong_su_yan_yi_san_guo_zhi_zhuan/


孝:望雲思親—狄仁杰。

參考:舊唐書.《卷九十三》

https://ctext.org/wiki.pl?if=gb&chapter=151144&searchu=%E7%8B%84%E4%BB%81%E6%9D%B0


廉:琴鶴返鄉—鐵面御史趙扑。

參考:宋史.《列傳第七十五》

https://ctext.org/wiki.pl?if=gb&chapter=530012#p24


節:持節牧羊—蘇武牧羊的故事。

參考:漢書.《昭帝紀》

https://ctext.org/han-shu/zhao-di-ji/zh?searchu=%E8%98%87%E6%AD%A6&searchmode=showall#result

石堵的故事:賈母教忠

0 意見

歷史最有名的賈母,當然就是紅樓夢裡的賈寶玉的媽媽,那麼石堵上的這個賈母究竟是不是紅樓夢裡的賈母呢?


當然不是,這個賈母,其實是戰國時代—王孫賈的母親,王孫~是複姓,單名賈,簡稱賈母。


有什麼可以證明呢?此賈母即彼賈母呢?看這張763期愛國獎券的圖樣,是不是很像呢?

https://memory.culture.tw/Home/Detail?Id=259700&IndexCode=Culture_Object


話說這個王孫賈,是位少年得志的青年才俊,十五歲就被招攬入閣,結果齊王因為淖齒之亂不見了。


因為主子不見了,所以這個王孫賈,就打包回家啦~


結果他媽媽,聽到王孫賈是因為這個原因回家~就臭罵他一頓:汝這個么壽死囝仔,恁祖媽自你上班,早晚就在厝裡/門邊等你回來,你主子不見了,你居然無情無義的跑回家。


王孫賈,聽了很汗顏.....就去揪了四百人,去幹掉這個叛賊淖齒!


這就是有名的成語:『王孫賈母,倚閭教忠』的由來。


原文:

https://ctext.org/lie-nv-zhuan/wang-sun-shi-mu/zh

https://ctext.org/dictionary.pl?if=gb&id=49835

石堵的故事:一飯千金

0 意見

這故事是發生在漢朝,當時漢朝大將韓信還沒成名的時候,常常到城邊釣魚,但是老是釣不到肚子餓,其中有一名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婦人,看他可憐,就刻意天天洗衣,拿飯給他吃。


韓信很感動跟老婦人說,有一天我一定會回報妳的,老婦人就跟他說:免啦!我是看你可憐。


後來韓信果然當了大將軍,特別來到河邊,要賞她一千兩。


這故事告訴我們,受人恩惠點滴,理當泉湧以報囉!


其實很多宮廟的建廟緣份,也是來自於報答神恩,以廈門福海宮來說,無論是源起的阮氏夫妻,到跨海重建福海宮的陳氏家族,也是如此。


原文:

https://ctext.org/shiji/huai-yin-hou-lie-zhuan/zh?searchu=%E4%BF%A1%E8%87%B3%E5%9C%8B%EF%BC%8C%E5%8F%AC%E6%89%80%E5%BE%9E%E9%A3%9F%E6%BC%82%E6%AF%8D%EF%BC%8C%E8%B3%9C%E5%8D%83%E9%87%91%E3%80%82&searchmode=showall#result

「信釣於城下,諸漂母漂,有一母見信饑,飯信,竟漂數十日。」

……「信至國,如所從食漂母,賜千金。」

出處:史記。淮陰侯列傳

石堵的故事:麻姑獻瑞/南極星輝

0 意見
在廟宇建築雕刻裡,若有麻姑獻瑞,通常會與南極仙翁搭配成一對,代表著男女長壽。

南極壽星,道教奉祀為長壽之神,既然是南極星,長壽之年,自不可言諭。

那麻姑有多長壽呢?在葛洪的神仙傳,說她見過東海三次變桑田,而東海變一次桑田,要三千年,由此可知她有多長壽。

參考:
史記.天官書
https://ctext.org/shiji/tian-guan-shu/zh?searchu=%E5%8D%97%E6%A5%B5&searchmode=showall#result

葛洪.神仙傳
https://ctext.org/shen-xian-zhuan/zh?searchu=%E9%BA%BB%E5%A7%91